近日,兴东街道土山村的红十字博爱家园,老人们正跟着志愿者学习中医养生操,孩子们在爱心暑托班里观摩应急救护演示,这一幅老少同堂、和谐温馨的画面,正是土山村基层善治实践的生动缩影,土山村红十字博爱家园通过构建“一老一小”优先的服务体系,将红十字精神融入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银发一族的“安全锁”保健食品安全安全知识小科普
在土山村红十字博爱家园,一场关于保健食品安全的科普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活动现场,科普视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此外,正确食用保健食品也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加剂量。同时,保健食品不能替代正常的饮食和药物治疗,只能作为健康生活的一种补充。此次活动让村民们对保健食品有了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
80多岁的葛大爷感慨地表示:“以后在购买和使用保健食品时会更加谨慎,不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
青春水岸的“防护网”青少年防溺水自救宣传
为了增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防溺水自救能力,土山村红十字博爱家园联合退役军人服务站共同开展青少年防溺水自救宣传活动,一套“沉浸式防溺水教育体系”在博爱家园落地:VR溺水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感受“抽筋-呛水-无力”的全过程,许多孩子体验后表示“再也不敢贸然下水”;“救生包DIY”工作坊:教青少年制作包含哨子、反光镜、空瓶的简易求生工具,并讲解其原理;“小手拉大手”计划:培训青少年成为家庭安全员,以孩子带动家长,用实际行动推动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安全知识。
“以前觉得溺水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就算会游泳,抽筋时30秒就能沉下去。”初二学生小李在日记中写道,这种“从恐惧到理性”的认知转变,正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善治愿景的“双螺旋”让关爱成为土山基因
土山村博爱家园的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老”与“小”的双向赋能。村里积极动员“五老”投身文化志愿服务,开设书法班、全民阅读、绘画课堂、诗词品鉴、门球等系列文化活动。这些银龄志愿者不仅滋养了村民的精神世界,还为青少年搭建起校外辅导的桥梁,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农学实践、心理教育等志愿服务,助力年轻一代茁壮成长。
“基层治理不是简单的服务输送,而是激发每个群体的能动性。”土山村党总支书记葛跃进表示,“当老人愿意学习新知识,青少年主动承担责任,土山村就拥有了自我更新的力量。”
善治不是“为弱势群体做什么”,而是“让每个群体都能发光”。土山村博爱家园从保健品科普到一场VR溺水体验,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构建了一个更具韧性、更有温度的村居生态,让“一老一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最温馨的风景线。
通讯员:周燕梅